EDM_12  

暑假看了很多好看的書,姑且來打一些介紹好書的文章

錢買不到的東西這本書原文是[what money can't buy],我覺得這本書更應該翻譯成錢不該買的東西,以下讓我娓娓道來。

這本書的主題是再探討[當市場基準排擠掉非市場基準],這句話聽起來很難懂,簡單的說就是,很多從前不能、甚至是不敢想像可以用錢買到的東西,在現代社會都可以用錢買到,像是代理孕母、花多一點錢可以不用排隊掛號就可以看到醫生、獵人可以花錢狩獵就可以合法的射殺兵臨絕種的黑犀牛、中國有販賣道歉的公司等等等諸多例子,這些東西在現代社會全都待價而沽,你可能會覺得某些交易只要雙方同意就應該就有達成的必要條件,但事實並非如此,當這個社會的一切都被市場化之後,市場的倫理(前面所述的市場基準)將會排擠掉本身的非市場基準(可能是道德倫理)。

舉個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經典例子:托兒所的職責要等到所有家長把自己小孩接走之後才能夠下班,但是家長遲到的現象常常讓托兒所困擾不以,托兒所決定訂立罰金制度,遲到的家長必須付一筆遲到的罰金,此規矩開始執行之後家長遲到的情況更加嚴重了,甚至約為原先的兩倍,為甚麼呢?  原因很簡單,因為罰金被視為費用,排擠掉原本的非市場基準。托兒所把市場基準(罰金)拉近這個事件當中,他們認為如此一來讓家長準時的誘因就有兩個,一個是原本對準時的責任感(非市場基準),一個是家長不想多出一筆額外的開銷(市場基準),托兒所認為在兩個誘因(罰金+責任)的驅使下家長遲到的情況應該會降低,但其實正好相反,原因就是市場基準排擠掉非市場基準,簡單的說就是,罰金制度排擠掉了家長對準時的責任感,家長把罰金視為費用。

另一個書中經典的例子是:經濟學家Dan Ariely做過一系列實驗,內容是調查一群美國律師,是否願意以每小時30元美金的低價提供給貧窮的退休人士退休諮詢,這些律師都回絕了這項提議,然而又已同樣的狀況調查這些律師,是否願意免費提供貧窮的退休人士退休諮詢,律師們卻都同意了,原因是當人們有心去做一些他們認為的好事,付費給他們反而會貶低了他們興趣,排擠掉對於做這件事的興趣,標準的經濟學不喜歡考慮人的喜好,他們將一切動機(想做好事的動機或是想要錢的動機)都視為一種偏好,並假設他們是可以累加的,但卻忽略了金錢具有腐化的作用。

作者提醒我們,在這個所有事件都待價而沽的社會裡,我們必須思考市場的道德極限,作出判斷甚麼東西是能夠用錢買的,而甚麼東西是絕對不能夠用錢買的,以及思考當市場倫理吞噬掉道德倫理時我們要付出的代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香蕉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